(第二排左7为作者刘红梅 ,第四排右5为汉德三维教育集团董事长杨文跃)
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,有幸与读师范时候的老同学杨文跃在翼城一个饭店小聚。那天用完餐,起身离开餐桌时,他拿起餐厅配备的而他没用的一包餐巾,顺手递给下属,吩咐结账时退掉。我压根儿没有想到这位老同学—— 一个堂堂大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竟然这么“精打细算”。一包餐巾纸,大概就一元钱吧!即使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值一提,他竟然也看在眼里。这一小细节,深深打动了我,我见证了创业的艰辛留给他时刻不忘节俭的优秀品质。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这位老同学“抠门”,然而,在我看来这却是一种在当今已经富裕的社会不易寻觅到的节俭精神,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艰苦朴素的坚守!我想起了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的话来,对这位事业有成的老同学,唯有更加敬佩的份儿了。看到他成功的今天,我不禁回想到他创业所走过的一幕幕。

(作者为第二排左6,杨文跃为第二排左1)
杨文跃,是我一九八三年上师范时的同班同学。读师范时,他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,参加工作后,他更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。2003年,是他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,他时任翼城县教育局人事股长。当时翼城县学校班容量大,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让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果断辞掉了公职,决定办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学校,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。然而,办一所设施齐全,有规模,上档次的学校,没有一定的资金和经验谈何容易?他所历经的艰辛可想而知。资金短缺,冷嘲热讽,就连他爱人也认为他是瞎折腾。但“服务万千学子,造福万千家庭”, 振兴一方教育的目标和信心没能使他动摇。接下来,他不停地四处奔走,筹集资金,考察名校,诚聘名师,经历了无数风雨才终于见彩虹。在翼城县委、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,他克服重重困难,筹资1亿多元建起了占地120亩,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为一体的全封闭式寄宿制民办学校——翼城汉德园中学(原清华园中学)。

建设之初的翼城汉德园中学
建校初期,他提出了“三年打基础,五年争一流,十年创名校”的奋斗目标。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百姓,低标准收费,高标准服务的办学理念,坚持打造“低进高出”的办学特色,中、高考成绩连年攀升,11届高考11届辉煌,13年中考连年夺冠,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“三晋名校”。多年来,年年招生爆满,学位供不应求。办学十七年来,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学子。多年来向3000余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000余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。为造福一方百姓,繁荣社会经济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丰硕的办学成果也为老同学赢得了当之无愧的荣誉。他连续十年被评为“先进教育工作者”,2012年被授予“山西省劳动模范”,同年被教育部授予“2012年中国教育行列杰出贡献人物”等光荣称号。
在成功和荣誉面前,他没有止步。2016年,杨文跃大胆提出走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,成立了天津汉德三维教育集团。实行旗下学校的统一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管理模式,实现师生资源的共育、共享。目前,旗下共有各类学校14所,在校学生15077人,教职员工1280人。

17年的付出,17年的艰辛,杨文跃亲手创办的汉德三维教育集团,现已打造成为一家集投资办学、校区托管、管理咨询、国际留学及线上教育等延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教育集团。
谈到民办教育,谈到集团发展,杨文跃说真正带给他压力的是家长的期盼和对社会的责任:“一万名学生在他旗下学校求学,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、生活、提升,这份责任谁能负得起?千余名教职员工不能安心、舒心的工作,我怎么向他们的家人交代?”没有豪言壮语,多么朴实的一席话!他已把自己的命运和集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。心系学生,心系教师,心系社会。这不正是一名共产党员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的情怀吗?这份初心,正是满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,是全心全意为千万个家庭服务;这份使命,正是担当,是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职尽责。

头雁高飞群雁随。如今,我这位老同学正带领着他的集团,以新的姿态、新的举措、新的视野,为实现集团十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。他的动力何来?这源于他“在校学生十万人”的梦想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一包小小的餐巾纸,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,彰显了新时代一个教育家真正的风范,也足以告诫他人,凡做大事者,要始于足下,从小事和细节做起。因为,细节决定成败!
(作者刘红梅,系杨文跃董事长中师班同学)

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,有幸与读师范时候的老同学杨文跃在翼城一个饭店小聚。那天用完餐,起身离开餐桌时,他拿起餐厅配备的而他没用的一包餐巾,顺手递给下属,吩咐结账时退掉。我压根儿没有想到这位老同学—— 一个堂堂大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竟然这么“精打细算”。一包餐巾纸,大概就一元钱吧!即使对普通人来说也不值一提,他竟然也看在眼里。这一小细节,深深打动了我,我见证了创业的艰辛留给他时刻不忘节俭的优秀品质。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这位老同学“抠门”,然而,在我看来这却是一种在当今已经富裕的社会不易寻觅到的节俭精神,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艰苦朴素的坚守!我想起了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的话来,对这位事业有成的老同学,唯有更加敬佩的份儿了。看到他成功的今天,我不禁回想到他创业所走过的一幕幕。
(作者为第二排左6,杨文跃为第二排左1)
杨文跃,是我一九八三年上师范时的同班同学。读师范时,他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,参加工作后,他更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。2003年,是他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,他时任翼城县教育局人事股长。当时翼城县学校班容量大,学生入学难的问题让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果断辞掉了公职,决定办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学校,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们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。然而,办一所设施齐全,有规模,上档次的学校,没有一定的资金和经验谈何容易?他所历经的艰辛可想而知。资金短缺,冷嘲热讽,就连他爱人也认为他是瞎折腾。但“服务万千学子,造福万千家庭”, 振兴一方教育的目标和信心没能使他动摇。接下来,他不停地四处奔走,筹集资金,考察名校,诚聘名师,经历了无数风雨才终于见彩虹。在翼城县委、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,他克服重重困难,筹资1亿多元建起了占地120亩,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为一体的全封闭式寄宿制民办学校——翼城汉德园中学(原清华园中学)。
建设之初的翼城汉德园中学
建校初期,他提出了“三年打基础,五年争一流,十年创名校”的奋斗目标。学校始终坚持面向百姓,低标准收费,高标准服务的办学理念,坚持打造“低进高出”的办学特色,中、高考成绩连年攀升,11届高考11届辉煌,13年中考连年夺冠,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“三晋名校”。多年来,年年招生爆满,学位供不应求。办学十七年来,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数万名优秀学子。多年来向3000余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1000余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。为造福一方百姓,繁荣社会经济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丰硕的办学成果也为老同学赢得了当之无愧的荣誉。他连续十年被评为“先进教育工作者”,2012年被授予“山西省劳动模范”,同年被教育部授予“2012年中国教育行列杰出贡献人物”等光荣称号。
在成功和荣誉面前,他没有止步。2016年,杨文跃大胆提出走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,成立了天津汉德三维教育集团。实行旗下学校的统一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管理模式,实现师生资源的共育、共享。目前,旗下共有各类学校14所,在校学生15077人,教职员工1280人。
17年的付出,17年的艰辛,杨文跃亲手创办的汉德三维教育集团,现已打造成为一家集投资办学、校区托管、管理咨询、国际留学及线上教育等延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教育集团。
谈到民办教育,谈到集团发展,杨文跃说真正带给他压力的是家长的期盼和对社会的责任:“一万名学生在他旗下学校求学,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、生活、提升,这份责任谁能负得起?千余名教职员工不能安心、舒心的工作,我怎么向他们的家人交代?”没有豪言壮语,多么朴实的一席话!他已把自己的命运和集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。心系学生,心系教师,心系社会。这不正是一名共产党员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的情怀吗?这份初心,正是满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,是全心全意为千万个家庭服务;这份使命,正是担当,是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,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职尽责。
头雁高飞群雁随。如今,我这位老同学正带领着他的集团,以新的姿态、新的举措、新的视野,为实现集团十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砥砺前行。他的动力何来?这源于他“在校学生十万人”的梦想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一包小小的餐巾纸,一个不经意的小举动,彰显了新时代一个教育家真正的风范,也足以告诫他人,凡做大事者,要始于足下,从小事和细节做起。因为,细节决定成败!
(作者刘红梅,系杨文跃董事长中师班同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