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欢迎光临山西省翼城县汉德园中学网站!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» 教研园地
课堂中的展示与对抗
2014-09-15

展示是高效课堂中非常重要、非常精彩的环节,可以有效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。优秀的展示环节除了形式上的精彩,还应该有深厚的内涵,让学生在表达、质疑、对抗、辩论之中,达成能力的提升,享受学习的乐趣。

 

  年级:小学五年级   内容: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》   

  学习目标

 

  1. 通过运用抓关键词句、联系上下文、想象画面、有感情朗读等方法,感受德国的奇丽风景与奇特风俗。

 

  2. 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,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,并从中感受到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教育。

 

  自主学习

 

  师:同学们,有这样一个国家,他们国民爱花的程度让人吃惊,而且,他们也乐于把自己的花给别人看,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——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,走进德国,去感受他们那独特的“爱花”情结吧。

 

  (学生大声读出导学案上设置的重点问题)

 

  生1:季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来到德国,发出了怎样的感叹?

 

  生2:季先生在德国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?

 

  生3:文中“这一种境界”指什么,你是如何理解的?请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一谈。

 

  生4:“变化是有的,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。”联系课文内容,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。

 

  (学生进入自学环节,自学结束后,开始对学和群学,教师进入小组,观察学生状态,解决学生疑难,过程略)

 

  展示反馈

 

  (各小组组长宣布组内小展示开始,全体组员立即聚拢)

 

  (小组长要求,每个人都参与发言。原则上,C类学生先发言,B类学生补充、纠正、完善,A类学生点评、拓展)

 

  (小组长带领组员明确大展示的任务,进行分工和排练,为大展示做好充分准备,同时安排一名组员做好记录,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分别写在小黑板的左右两侧)

 

  师:同学们,组内预展完毕。刚才通过巡视,我看到了大家的努力和用心,你们准备得非常充分。接下来,舞台就交给你们了,尽情展示你们的风采吧!

 

  生1:同学们好,我们是“海阔天空”组,今天我们组来解决“季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来到德国,发出了怎样的感叹”这个问题。大家都知道,季老先生在德国待过很长一段时间,可以说德国是他的第二故乡。当他再次回到德国时,他发出的感叹是:“多么奇丽的景色!多么奇特的民族!”

 

  生2:接下来,请大家闭上双眼,先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德国的美丽画面,然后再和我一起大声地、有感情地重温这一句感叹。

 

  生(齐读):“多么奇丽的景色!多么奇特的民族!”

 

  生2: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,当你读完这句感叹后,你的感受是什么?

 

  生3:我的感受是,既然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,肯定是德国太美了,我现在就特别想去德国。

 

  生4:我想到的画面是,大街上一片花海,街道安静而整洁。

 

  生1:我们小组展示完毕,请其他小组进行质疑、点评或补充。

 

  生5:我来点评。你们小组在展示的时候思路很清晰,并且能引领大家诵读,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小组学习。但是,你们小组的展示形式不够多,有些单一,也没有把发出这样感叹的原因说出来,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展示中能注意。

 

  生1:谢谢你的点评。你说的优点我们一定继续保持,缺点我们也会努力改正。

 

  生6:大家好,我们是“奇思妙想”组,我们组为大家展示导学探究的第二个问题。

 

  生7: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的奇丽景色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,请大家在我念出来的同时,在课本上把它标记下来:“走过任何一条街,抬头向上看,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、姹紫嫣红。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,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,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。”“家家户户都在养花。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,养在屋子里,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。花朵都朝外开,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。”

 

  生8:我要PK一下你的朗诵……我觉得,在读这两段话的时候,一定要有感情,把那种美丽的感觉读出来。

 

  生9:你读得很好。我想问一下你,刚刚你又读了一遍这段话,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?你能简单谈一下你的感受吗?

 

  生8:我仿佛看到了翩翩起舞的花,美丽多姿。看到了家家户户窗台前五颜六色、婀娜多姿的花朵,听到了蜜蜂在花旁嗡嗡唱歌的声音,还听到人们赞叹花的美丽,仿佛闻到了鲜花的芳香四溢。

 

  生9:有机会我也想去德国看看。我感受到,德国的每一条街都是花的海洋,每一条街都充满了花的清香。

 

  生10:刚才大家的竞争很激烈,我们也感受到德国的奇丽景色。我们组的展示告一段落。

 

  生11:我来点评。我觉得你们组展示时,竞争氛围浓厚,这点值得每个小组学习。而且,你们在展示的时候,非常自信,准备得很充分。我还想补充一点内容,在这两段话当中,有几个关键词你们没有强调到,分别是“花团锦簇”、“姹紫嫣红”、“应接不暇”。这些关键词应该要加以解释说明,因为我们要一边想象画面,一边品读关键词语,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花美、花多的奇丽景色。

 

  师:你的点评非常到位,尤其是强调了几个关键词,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个很完善的补充。老师建议给他们小组额外奖励1分。

 

  生12:我们是“我心飞翔”小组,我们组来展示解决下一个问题。

 

  生13:我觉得文中“这一种境界”在这里指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。我认为“我为人人”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,要有社会责任感,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。如果大家都这么想、这么做,就必然会换来“人人为我”的结果。

 

  生14: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实例很多。比如,课文中德国人养花,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,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。再拿我们自己举例,我们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,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,这些行为也都是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。

 

  师:说得很好,老师还想补充一些。虽然“人人为我”放在前面,但实际上,“我为人人”是前提。只有“我为人人”,尽到责任和义务,才会实现“人人为我”的美好愿望。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、整体理解。

 

  生15:大家好,我们是“书香满屋”组,我们组为大家展示导学探究的第四个问题。“变化是有的,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”,我们会联系课文内容,说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。

 

  生16:没有改变的美丽,一方面是说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,依然是“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、姹紫嫣红。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,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”。同时,也是说德国人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的精神没有改变。

 

  生17:在德国,人们因为有这样的思想,所以——“在屋子里的时候,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;走在街上的时候,自己又看到了别人的花”。就是这种奇丽的景色,这种奇特的民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 

  生18:其实,不只是德国人民,我们中国人民不也是这样的吗?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,中国人民团结一心,奋力抗灾,战胜困难,多少人献出了自己的爱心,这就是大爱无垠啊。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”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。  

 

  (各小组展示完毕后,教师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与拓展,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达标测试,反馈这节课的学习效果,过程略)

 

选自《中国教师报》



微信扫一扫 关注汉德园